92岁上海老人与扬州的热血情缘
2025-04-23 11:12:41 0 扬州市中心血站

4月21日下午,扬州市中心血站的门前停下一辆沪牌轿车。92岁的徐庆顺下了车,他此次刚抵达扬州,第一站就直接来到了扬州市中心血站。这是他十年前做义工的地方,当见到血站工作人员,徐庆顺拿出一包东西,十年前的《扬州晚报》以及满满当当的证书、奖状和奖牌。当年的报纸中赫然印着十年前的他——82岁的老人笑容慈祥,标题写着《82岁上海老人扬州血站做“义工”》。十年光阴流转,这位耄耋老人再次踏上扬州土地,第一站仍是血站。

微信截图_20250423093115

微信图片_20250423093059

跨越十年的重逢

报纸见证半生赤诚

“徐老,您真的回来了!”扬州市中心血站副站长李正刚一眼认出了这位“老熟人”。十年过去,徐庆顺的头发更白了,但精神矍铄如旧。他展开那份珍藏十年的报纸,“无偿献血超1万毫升”“想为扬州公益事业贡献绵薄之力”这些内容,让年轻的血站工作人员了解到徐老的“热血人生”。

大大小小献血奖励证书摆放满了桌子,1997年的“全国无偿献血金杯奖”证书、三度获得的无偿献血奉献奖章……每一份荣誉都记录着他跨越半个世纪的热血征程。徐庆顺不仅是一位无偿献血的践行者,更是一位热情的宣传员。

故地重游,十年前的场景仍然记忆犹新。当时已经82岁的徐老来到扬州,在扬州市中心血站做起了“义工”,他向前来献血的市民讲述无偿献血的好处,解答他们的疑问,提醒献血后的注意事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消除大家对献血的疑虑和恐惧。徐老说,他只想为扬州的公益事业贡献百分之零点零零一的力量,这份朴实的愿望,感动了无数扬州人。

微信图片_20250423093046

一生热血

从青春到白发,献血超全身血液三倍

徐庆顺与扬州的缘分始于青春。25岁那年,他作为医疗工作者来到扬州,从事医疗工作,度过了18年光阴。“那时扬州条件艰苦,但人心暖。”他告诉记者,在扬州生活的时光给他留下了难以割舍的记忆。

从针头刺入血管的紧张,到成为“献血大户”,截至1997年,徐庆顺累计献血1.16万毫升,相当于将全身血液置换近三遍。这份执着打动了许多人,他获得的荣誉奖金全数捐给公益,连儿子都蒙在鼓里。“直到电视台来家里采访,我才知道父亲是‘献血英雄’。”

鲜有人知的是,这位“热血老人”的奉献曾是一场“秘密行动”。为不让家人担心,他总以“单位值班”为由溜去献血,甚至连续二十年隐瞒献血事实。“他说献血后从不休息,照常上班,连营养品都不吃。”二儿子徐先生回忆时眼眶泛红。直到1997年,上海16万医务人员中仅有30余人获得金杯奖,父亲的名字出现在电视上,秘密才被揭开。

这份纯粹也悄然影响着下一代。1978年,徐庆顺调回上海。或许是命运使然,二儿子高考时,因父亲一句“扬州是片福地”,毅然填报扬州大学农学院。“父亲没劝过我,但他对扬州的感情早就刻在我心里。”

微信图片_20250421152755

长寿密码

献血“年轻20岁”与半世纪自律

十年后再赴扬州,徐庆顺的行程依旧“任性”。出发前,他瞒着家人收拾好奖状和报纸,直到在扬州市中心血站,拿出这些东西,儿子才知道这是父亲“计划已久”。“因为他高龄,担心他身体状况,出发前他没有告诉我这个计划,刚抵达扬州,他就让我开车带他来这里。”

“我就想再看看血站,和年轻人讲讲献血的事。”徐庆顺和记者交谈时,眼神很亮,述说着自己热爱的公益事业。

微信图片_20250423093056

与十年前的采访对象重逢,再次见到徐老,记者都惊叹他的年轻状态,丝毫不像年过九旬的老人。当询问他长寿秘诀时,他笑着说“献血使我年轻20岁!”他将人体血液比喻成井水,“一口井天天用,水质就好,如果不用,这个井就变成污水,到最后变成死水、臭水,不好用了,人就像井,井水就是血液,我献血了,没想到都成习惯了。”而这份奉献的背后,是徐老几十年如一日的自律,为了能有好的身体定期献血,他一直锻炼身体、健康生活。即便年过九旬,他仍每天晨练、读书,心态豁达。

二儿子徐先生望着父亲,轻声对记者说:“他这辈子没干过惊天动地的事,但就是这份纯粹,让人敬佩。”

原来,除了无偿献血,徐老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他将自己获得的奖金全部用于公益捐款,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为了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不忘初心,生命不息,奉献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