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寨卡病毒与输血安全
2016-09-08 12:00:04 0 胥灏 许守广

寨卡病毒是一种新出现的黄热病毒,通过伊蚊传播, 和这类病毒类似的病毒有登革热,黄热病等,也通过伊蚊传播。

  早在1947年,寨卡病毒就在非洲乌干达黄热病带恒河猴当中发现,后来病毒传播到南亚, 2013-2014年在法属波利尼亚发生大规模疫情,感染了大约三万两千多人。2015年该病毒在北美洲出现,自20155月巴西的第一例寨卡病毒病确诊以后,到20162月,寨卡病毒已经在超过13个美洲国家中出现,呈爆发趋势。

寨卡病毒感染的症状和登革热的感染症状类似,通常是低烧、皮疹、口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全身乏力等,症状通常比较温和,并不需要特别处理,充分休息,补充体液防止脱水,用扑热息痛或者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止痛退烧即可。症状通常持续2-7天。现在还没有针对寨卡病毒的抗病毒药,也没有疫苗。

寨卡病毒也可通过性和血液等途径传播。只有约20%的寨卡病毒感染者会出现发热、皮疹、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等症状,另80%的感染者则不会出现症状。

美洲疫情爆发值得人们特别警惕的一点是,当寨卡病毒在巴西爆发同时,突然出现了大规模的患有小头症的婴儿出生。

小头症是一种罕见病,婴儿在子宫或者婴儿期大脑发育异常,从而导致头部出现非正常变小。患有小头症的婴儿在生长发育中大脑发育困难,体格发育明显异常,智力发育显著迟缓,有的患儿会出现抽风、四肢僵硬或者手足徐动及瘫痪。此外,寨卡病毒还可能导致一些神经疾患和自身免疫病。美洲一些寨卡病毒流行国家出现了吉兰-巴雷综合症发病率的非正常增长,其和寨卡病毒的相关性尚在研究之中。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更新了针对寨卡病毒的指南,敦促美国所有血站在捐献血液中检测是否含有寨卡病毒。这一预防性措施是为了维护美国血液供应的安全性。药管局生物制品评价和研究中心主任彼得-马克斯在一份声明中说:“对于寨卡病毒传播的性质与严重程度,还存在相当多的不确定。因此,检测所有捐献血液的建议,将有助保证所有需要输血的人获得的是安全血液。”此前美药管局有关指南的建议是,只有那些流行寨卡病毒的地区才需要检测捐献血液中是否含有寨卡病毒,或停止血液采集工作。比如,位于美国东南部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戴德县发现了寨卡疫情,就被要求暂停采血工作。

寨卡病毒和其他病毒一样,感染的最终确认依赖于病毒学检测。但需要注意,由于该病毒为罕见感染,目前所用的检验方法均为实验室自创,检验方法的特异性、敏感度等尚需进一步、大样本量的验证。检测方法和其他病毒无异,包括病毒培养、病毒抗原/抗体检测及病毒核酸检测。

我国年初现了第一例输入性病例,患者发病前有去委内瑞拉的旅行史,引发传播的风险极低,大家无需恐慌。广大献血者如近期去过疫区或有上述相关症状者未经诊治的应暂缓献血,日常生活中市民应注意必要之时可以采用正确的物理屏障或者驱蚊剂防范伊蚊叮咬。

t01d01c2d661b8b6fde_副本.jpg